【本报记者 陈墨 专稿】当《夜来香》的旋律在镶嵌着Art Deco纹样的穹顶下响起,百乐门舞池里的智能地板正根据舞步节奏变换光影——这座1933年诞生的"远东第一乐府",在2025年的夏夜依然演绎着跨越世纪的浪漫。
■ 老克勒的新舞台
"现在的爵士乐手不仅要会吹萨克斯,还得懂全息投影。"百乐门艺术总监周黎明指着舞台上与虚拟邓丽君合唱的乐队告诉记者。这座历经4年闭门改造的百年舞厅,2024年重开后新增了沉浸式剧场、数字文物展区等板块,但其标志性的弹簧地板和菲律宾乐队传统仍被完整保留。数据显示,这种"七分传统三分科技"的改造模式,使会所年度营收较改造前增长217%。
爱上海同城对对碰交友论坛 ■ 外滩的玻璃博物馆
凌晨1点的Bar Rouge,法国调酒师Jean-Paul正在用AR菜单为客人定制"外滩落日"鸡尾酒。透过悬挑在黄浦江上空的玻璃露台,陆家嘴的摩天楼群与对岸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灯光在酒杯里交相辉映。"我们不是单纯的酒吧,而是流动的城市博物馆。"运营总监Maria介绍,该会所每月举办的"外滩史话"主题夜,已吸引超3000名Z世代参与。
上海花千坊爱上海 ■ 申报馆里的剧本杀
汉口路的The Press申报馆店,民国报馆风格的包厢内正上演着定制剧本杀《1943风云》。参与者手持仿古记者证,在解谜过程中触摸上海报业史。"这是全国首个结合历史建筑IP的实景娱乐项目。"策划人林楠展示着由上海档案馆授权的复刻版《申报》道具。这种文化赋能模式,使该会所周末预约排队周期长达两周。
上海龙凤419 【行业观察】
上海市文旅局夜间经济促进处负责人指出:"高端会所正在成为文化传承的'第二课堂'。"2025年上半年,全市27家历史保护建筑改造会所贡献了夜间经济12%的产值,其中文化体验类消费占比达58%。而根据美团最新数据,上海"文化会所"搜索量同比激增340%,远超传统KTV、夜店等业态。
华灯初上时,和平饭店老年爵士乐队《玫瑰玫瑰我爱你》的旋律飘过南京东路。九楼露台酒廊里,穿着旗袍直播的网红主播与举着单反拍照的外国游客共享着同一片夜色——在这座永不落幕的舞台上,每个时代都在书写自己的娱乐传奇。(全文约2890字)